第884章 小杂官(求月票求订阅)-《我非痴愚实乃纯良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父子俩话到最后,侯恂终支着膝盖站起身,轻声喟叹起来。

    “这齐王治下,商贾、赘婿、仆役、妇女都可为官为吏,就连妓子也敢掺和国事,乌烟瘴气,国事艰难喽……”

    ~~

    “还不是这些文人不堪用。”

    王笑见完方以智虽然已很晚了,但还是又见了陈惟中,谈到对侯家的处置、谈到科举,他轻呵一声,又吐出两个字。

    “惯的。”

    陈惟中拱手道:“国公,侯方夏虽有参加建奴会试之意。终未成行,他能来徐州,可见最终还是心向大楚。此事,论迹不论心为宜。”

    “卧子前脚告了人家黑状,后脚又跑来求情,何意?”

    陈惟中道:“国公要用侯家,下官须考校其人品、如实以报;但如何处置,下官认为还须斟酌,侯方夏想科举出仕,更多的还是因经世济民之心。而侯老大人教出的儿子,也确实皆有才华。”

    “经世济民?”王笑道:“我有时也搞不懂,读书人怎么就这么喜欢经世济民?而喜欢经世济民吧,又偏要觉得自己比‘民’高贵一点。”

    陈惟中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他心里琢磨着王笑这话里的意味,开口又契而不舍地谈起刚才的话题。

    “齐王登基在即,下官认为也可以开科举了。今次侯方夏之事便是一个提醒,不开科举,恐难收天下英才之心。”

    “有公务考试也是一样的。”

    “不同。下官直言,山东的公务考试,太浅显露骨了,选的都是下吏,而非庙堂之才。僻如,下官当年科考,会试第二场的试论。题目是,替乾元元年的唐肃宗拟一道诰,封郭子仪为中书令……”

    王笑倒也愿意听陈惟中说这些,不开口打断,默默听下去。

    “此题看似简单,但举子除了要掌握诰文的写法,还要极了解安史之乱。不仅如此,这道试论还有一个隐晦之处……乾元元年,唐玄宗尚末驾崩,而是被尊为太上皇。”

    陈惟中说到这里,王笑轻轻笑了一下,道:“精深微妙到了可怕的地步,这题目是谁出的?”

    陈惟中抬手指了指南面。

    “老狐狸。”王笑呵了一声。

    陈惟中道:“这道试论,遣词用句,既得把安史之乱的责任落在唐玄宗身上,又得保持皇家体面。”

    “简单来说,要写出唐肃宗那种‘我爹是个老糊涂,弄了一堆烂摊子,所以我得委派郭子仪来帮我擦屁股’的意思?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也可以如此说,但还得曲笔、粉饰,把一件坏事说成好事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的科举,才配叫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’啊。”

    “国公形容得妙哉。要中进士,除了要精通四书五经、上下通史,还要有极高的悟性。如此,选出的才是庙堂之材。”

    王笑学着郑元化的语气,道:“卧子这只是自卖自夸啊。”

    “下官不敢,下官想说的是……天下士人,实不屑参加国公的公务考试,既有‘学得屠龙术,却抡铁锄头’之感,又担心沦为杂官下吏。齐王继位在即,而国家选材取士乃大事,请国公深思。”

    “不想当杂官下吏,他们想当什么?清流名臣是吧?”

    王笑站起身,道:“卧子今日所言,我反而更坚定了不开科举之心。在我看来,这天下间杂官太少,而清流名臣已太多了。

    你们的科举是难、是精妙。十年寒窗,一朝跃过龙门,即可食民脂食膏、当人上人。为此,全天下的读书人趋之若鹜,学得满腹经纶。偏我今日要做点事,连懂压强的人都找不出几个来。

    齐王登基在即,今日我便把话放在这里。我不要什么懂为官之道、擅揣测帝心的庙堂高材人上人,只要真懂民生疾苦的杂官下吏。”

    陈惟中道:“国公就不怕如此一来,天下士人纷纷心向建奴与伪帝?”

    “先贤有一联,可与卧子共勉……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。”

    陈惟中身子一颤,如遭雷击。

    良久,他郑重一揖手,道:“下官……深谢国公提点。”

    王笑点点头。

    ——这个陈惟中,是自己最近磨砺的几个人当中,悟性最高,进益最快的……

    “夜深了,下去吧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陈惟中边告退边品味着刚才那一联,忽听王笑又问道:“对了,卧子给柳如是写过诗吗?”

    陈惟中一愣,心说怎么又突然岔到这事?

    ——这个国公,似乎总喜欢问自己和柳如是的那点过往……

    “是,下官曾赠柳大家一篇《湘娥赋》。”

    “然后呢?”

    陈惟中微微愕然,低声道:“她回赠了下官一篇《男洛神赋》。”

    “是吗?”王笑沉吟道:“她若是没有回应你,你会如何做?”

    “这个……”

    ——这个莫须有的问题真是比科举都难……

    ~~

    几日之后。

    “老罗啊,这笔银子你运回济南,我可就松了一口大气。”王珰伸了个懒腰,抱怨道:“这些日子可累死我了,你说这关明、童元纬和他们手下那些将领怎么就这么有钱呢?光现银我就抄了两千多万两。”

    “有两千多万两,为何这批治河款项只给五百万两?”罗德元从案牍中抬起头来,板着张脸。

    “哦,就你要用银子,别人不要用银子?几场仗打下来,将士不用抚恤、犒赏?城池不用整修?灾民不用赈灾?还有,治黄河可不止山东那段,南河的废河不用治理开荒?接下来打这里、打那里的不用军需?山东府库为了赈灾都已经空了,不得再挪些银子?”

    王珰嘴里噼里啪啦就是一大串……

    “王主事能否再挤一些治河款项出来?此事至少要三千万两,很可能还要更多。倘若往后款项不足,半途而废,误民深矣。”

    “过命的交情你叫我王主事?挤?我去哪挤?你们一个一个就知道管我要银子。徐、淮两镇再肥,受得了你们这样宰吗?我再能干,受得了你们这样……事事压我头上吗?”

    罗德元正色道:“王主事,我是在与你议公务!”
    第(2/3)页